在SAP中,采購一般物料(庫存物料)和消耗性物料(非庫存物料)在業(yè)務流程、庫存管理、會計科目和配置上存在顯著差異。以下是兩者的主要區(qū)別:
1. 定義與用途
一般物料(庫存物料)
例如:原材料、半成品、成品等。
采購后需要入庫管理,后續(xù)通過生產(chǎn)或銷售消耗,庫存數(shù)量和價值會被跟蹤。
目的:用于生產(chǎn)、銷售或長期存儲。
消耗性物料(非庫存物料)
例如:辦公用品、維修工具、低值易耗品等。
采購后直接消耗(不進入庫存),通常計入費用或成本中心。
目的:滿足一次性或短期業(yè)務需求,無需跟蹤庫存。
2. 采購流程差異
(1)采購訂單(PO)創(chuàng)建
一般物料
需要明確物料主數(shù)據(jù)(如物料號、描述、庫存視圖)。
采購訂單行項目必須指定“庫存管理”標識(如賬戶分配類別為空或為“K”)。
示例事務代碼:
ME21N
。
消耗性物料
無需物料主數(shù)據(jù)(可通過“無物料號”采購),直接輸入文本描述。
行項目必須指定賬戶分配類別(如“K”表示成本中心、“P”表示項目)。
示例事務代碼:
ME21N
(選擇賬戶分配類別)。
(2)收貨(Goods Receipt)
一般物料
收貨時通過移動類型 101(采購訂單收貨) 增加庫存。
庫存數(shù)量和庫存價值同步更新(會計科目:庫存科目)。
示例事務代碼:
MIGO
。
消耗性物料
收貨時通過移動類型 501(無采購訂單的消耗) 或 561(消耗性采購訂單收貨) 直接計入費用。
不更新庫存(會計科目:直接計入費用或成本科目)。
示例事務代碼:
MIGO
(選擇對應移動類型)。
(3)發(fā)票校驗(Invoice Verification)
一般物料
發(fā)票校驗后,庫存價值增加(應付賬款與庫存科目匹配)。
實際費用在物料消耗時(如生產(chǎn)領料)才計入成本。
消耗性物料
發(fā)票校驗直接計入費用科目(如管理費用、生產(chǎn)成本),與應付賬款匹配。
無庫存價值變化。
3. 主數(shù)據(jù)與配置差異
(1)物料主數(shù)據(jù)
一般物料
必須創(chuàng)建完整的物料主數(shù)據(jù)(視圖:基本數(shù)據(jù)、采購、庫存、會計等)。
物料類型為 FERT(成品)、HALB(半成品)、ROH(原材料) 等。
消耗性物料
無需創(chuàng)建物料主數(shù)據(jù),直接通過采購訂單文本描述。
若需簡化管理,可配置為 NLAG(非庫存物料) 類型。
(2)賬戶分配
一般物料
采購訂單行項目通常不指定賬戶分配(庫存科目自動更新)。
消耗時通過預留(Reservation)或生產(chǎn)訂單領料觸發(fā)費用。
消耗性物料
采購訂單行項目必須指定賬戶分配(如成本中心、內(nèi)部訂單、WBS元素)。
費用在收貨時直接計入指定科目。
(3)移動類型配置
一般物料
使用標準庫存移動類型(如101收貨、201發(fā)貨)。
消耗性物料
使用直接消耗移動類型(如501、561)。
4. 財務影響
場景 | 一般物料 | 消耗性物料 |
---|---|---|
采購收貨 | 庫存資產(chǎn)增加(借:庫存科目) | 費用增加(借:費用科目) |
發(fā)票校驗 | 應付賬款增加(貸:應付賬款) | 應付賬款增加(貸:應付賬款) |
消耗時 | 庫存減少,費用增加 | 無后續(xù)操作(費用已確認) |
5. 適用場景
一般物料
需要長期跟蹤庫存(如生產(chǎn)原料)。
涉及生產(chǎn)、銷售或復雜供應鏈的業(yè)務。
消耗性物料
低值易耗品或服務采購(如清潔服務)。
無需庫存管理,直接計入當期費用。
6. 配置關(guān)鍵點
物料類型:確保消耗性物料使用無庫存管理的類型(如NLAG)。
賬戶分配類別:在采購訂單行項目配置中啟用賬戶分配。
移動類型:配置501/561等移動類型以支持直接費用化。
總結(jié)
一般物料:需入庫管理,庫存跟蹤,費用延遲確認。
消耗性物料:直接費用化,無庫存環(huán)節(jié),簡化流程。